家樂通|直播的黃昏?與家樂通便利店不在一個層級的零售PK
《一個廣告人的自白》里有句話:“經年不變的減價促銷活動會使消費者降低對產品的評價?!边@話并不一定全對,但可以解釋直播行業里存在的弊病。
直播依舊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品牌商重要的渠道營銷工具,這個觀點不變。與此同時,隨著疫情消散,直播紅利正在衰減,過分夸大直播的價值也不再合乎時宜,回歸理性是當務之急。
此前有人做過一個實驗,挑戰50塊錢生存7天。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飽肚子,于是在直播間下單9.9買了幾十包螺螄粉,看上去吃的問題解決了。收到貨之后才發現,一包只有區區幾十克。
這是真事??梢娭辈サ臓I銷作用大過產品效應,直播并未完全降低用戶選擇的成本,反而提升了成本。你要瞪大眼睛,選擇靠譜的主播和靠譜的產品。幾天前,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(直播)分會向社會公布第七批主播黑名單,47名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將在行業內禁止注冊和直播,封禁期限5年。
對于品牌商也心力交瘁,即便選擇行業內靠譜的主播,高昂的帶貨成本與不可控的真實成交,數據看著挺漂亮,背后一地雞毛。
作為工具,直播可以有。作為渠道,allin 直播過于天真。別人貪婪的時候要謹慎,都在說線上如何如何,那就真的不要線下了?
不存在,線下才是渠道最終落地之處。如果一個小區沒有便利店,你去買房看房的時候都要多個心眼。說到便利店、線下店,逆勢開店的不在少數,前有老牌便利店品牌開店數字節節攀高,后有盒馬鮮生、京東小店這樣的電商平臺細分領域轉而也走向線下渠道。
說明在數字化時代,店鋪依舊具有生命力。
重要的不是載體,而是載體之上的靈魂:當北京全時閉店、711受阻,為什么家樂通便利店卻能逆勢而上?他們一定是做對了什么事情。
1、數字化時代,必須重新定義便利店
盲目切換賽道有時是舍近求遠,卻忽視了眼前亟需升級的賽車。便利店就是零售行業的那部賽車,它在一段時間內被擱置在數字世界之外蒙塵,當有人揭開其上的蓋布,重新對賽車進行升級之后,便利店爆發出橫掃數字化時代的新潛力。
便利店的殺傷力不是空穴來風,早在二十年前就聽聞過不少案例,比如小區門口的便利店老板早就賺了錢買了房。
后來為什么便利店落寞了?不是顧客不愛,而是時代變化快。數字化時代席卷而來,過去的便利店沒頂住電商的那一波攻勢。面對更豐富的產品、更省事的下單方式、可追溯的物流信息,便利店黯然失色。
如果便利店加上數字化手段呢?這就是今天要說的事情。便利店的線下場景沒變,變的是門店數字化升級。
首先是渠道升級,站在品牌的角度,如果便利店這條渠道徹底重塑,提升渠道對于品牌的反哺效應,結果大不相同。新型數字化便利店,會通過數據分析更準確的了解目前用戶對產品需求最快速度將“網紅品”引入到店,不但讓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觸及新鮮貨品,更是有效解決網絡購物時貨品到貨慢或是損壞等質量問題。并且可根據每家店周邊的實際需求真正做到千店千面。
由此可知,數字化時代的便利店不再是單純的買賣場所,更是生活方式的落地場景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販賣體驗的場所。
2、家樂通便利店做對了什么?
過去的便利店思維是單向的,主要面對的是貨,不管什么貨,只要利潤空間大,就放在店里賣。家樂通便利店的思維是雙向的,終端連接的是人,是顧客,后端連接的是貨,是品牌,便利店自身則是場,新零售所謂的人貨場,在家樂通便利店的身上展露無遺。
人貨場齊備,便利店的市場響應速度就起來了。如果說直播是一種面向公域流量的漫反射傳播,那么便利店就是私域流量的精確傳播。都說互聯網用網速打破了物理邊界,這一點在以前便利店是做不到的。那么現在,便利店的速度也起來了,據了解已有網紅品上線時會選擇線下渠道同時發售,而且讓品牌更精確地觸達用戶,廣撒網不一定能撈到寶,定向爆破是提前就知道地下有寶,孰優孰劣一目了然。
再說獲客,線上營銷的玩法確實能吸引用戶點擊,剛開始的時候成本也低。發展至今,通過直播等線上模式獲客的成本可一點都不低。除了傳播營銷費用,由于線上沖動消費,產生大量的后續退換貨,產品質量等問題,成本反而一升再升。
倒是便利店的獲客成本有了優勢,哪怕有店面租金的壓力,但是進行場景升級之后,便利店的規模效應、整體坪效和真實觸達效應反而把獲客成本打了下來。
3、零售的價值永不落幕
零售是一個永遠充滿迷人色彩的行業,就像愛情一樣。
好的零售不只是售賣商品,更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。很多直播電商鉆牛角尖,把疆土切的過于支離破碎了,當一個工具除了帶貨沒有其他屬性,對于零售而言就失去了可能性,就像一個人,外貌不出眾還無趣,或者只有外貌而無趣,結果都是無趣。
更何況直播帶貨最大的硬傷是要損害品牌商的價值,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直播間里常見的貨都是庫存貨,品牌商也要止損,賠錢賺吆喝的事情不是長久之計。
便利店就不同了,放在便利店里的貨不一定是最便宜的,但一定是最好的。對品牌而言,零售首先應該是無損價值的。更重要的是,便利店有本地圈層屬性,所謂的社群營銷,本質上就是便利店營銷。
便利店是經典的圈層營銷,數字化時代的消費者不是排斥便利店本身,而是對跟不上基礎設施建設的陳舊模式不感冒。只要便利店把“便利”與服務做對,這種品牌滲透性是電商無法取代的。
好的零售,永遠不是賣東西,而是解決問題。便利店的所有升級,都圍繞這一核心思想,就像馬云的判斷,未來的零售不分線上線下,只有好的零售與不好的零售。從這一角度而言,便利店的價值是永不落幕的,因為人類社會不會改變聚集效應,便利店是商業層面上從物理世界通往未來世界的必然入口。
版權所有 :深圳市家樂通商貿有限公司
粵ICP備12021856號-3